隨著年紀增長,身體會出現許多變化,聽力的下降便是其中一項。聽力的下降是循序漸進的,但為何我們有時會覺得家裡的長輩怎麼「突然」聽力退化很快,講的話一下就聽不清楚呢?
聽力圖代表的意涵
在解釋聽損之前,想先從聽力圖開始解釋,看看聽力檢查測試了什麼,以及聽力的兩個面向:「頻率」與「音量」。
聽力圖的橫軸代表音頻,越往右,代表音頻越高。
聽力圖的縱軸代表音量,越往下,代表需要越大聲才聽得到,也就是聽力越差。

聽力隨著年紀的變化
聽力的受損是漸進式的,隨著年紀增長,聽力會先從高頻區開始減弱,慢慢的,所有音頻都會跟著受影響,如下圖。

為何會感覺長輩的聽力突然變差?
我們日常人聲對話的音頻,落在500-1000Hz之間,其實長輩的聽力受損可能已經累積很久了,直到影響到人聲的音頻,才被注意到。
人類說話的聲音,根據子音的不同以及輕重音的強弱,在聽力圖上描繪出來的圖形像一個「香蕉」,所以稱作「Speech banana」,聽損進入這個區域,就會開始影響日常對話。
再來,日常對話一般都在40分貝左右,一旦聽損大於40分貝,就會讓人感覺長輩怎麼「突然」聽不清楚。

語言辨識能力也會有影響
所謂的語言辨識力,就是大腦理解語言的能力,這項能力也會隨著年紀下降。
大家在學習外語時,是不是有過「聽得到」但「聽不進腦子」的經驗呢?這其實就是我們的大腦跟不上語言的速度。
年長者在聽日常對話時,有點像我們在學習外語時「聽得到但聽不進去」的感覺,這時,可以試著跟長輩講話的速度放慢,也許問題就解決了,不一定需要助聽器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