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先生時常搭飛機來往各處,每次搭飛機都會有「耳朵塞住」的感覺,但這一次持續的時間比較久,拖了兩三天還是覺得聽力怪怪的。於是來耳鼻喉科就診,醫師發現耳膜上有出現瘀青(如下圖),原來是因為耳壓不平衡,導致耳膜出現氣壓傷害(barotrauma)了。
什麼是耳壓?耳壓怎麼平衡?
耳朵可以細分成外耳、中耳及內耳,「中耳」指的是耳膜以內、骨頭以外的空腔,所謂的「耳壓」,指的便是「中耳內部的氣體壓力」。
中耳的壓力(耳壓)透過「耳咽管」與外界平衡氣壓——「耳咽管」是連通耳朵與鼻子的管路,開口在鼻子後方的鼻咽部(如下圖)。所以事實上,耳朵是透過鼻子換氣,而非透過耳膜;這也是為何小朋友鼻竇炎,時常會合併中耳發炎的原因(因為耳朵與鼻子相連)。
耳咽管功能障礙
耳咽管的功能障礙(E-tube dysfunction),又稱為「耳壓不平衡」,可分成耳咽管功能下降(耳咽管阻塞)及耳咽管功能過好(開放性耳咽管)。
絕大部分的耳咽管功能障礙以「耳咽管阻塞」為主,故本文主要講述耳咽管阻塞。
耳咽管阻塞的原因及症狀
耳咽管的黏膜的發炎、水腫都有可能造成耳咽管阻塞,導致耳壓不平衡。
短期的原因包括呼吸道感染(感冒)、鼻竇炎等;長期的原因可能包括過敏性鼻炎、鼻咽部腺樣體增生、抽煙、鼻咽腫瘤,甚至胃食道逆流等,都有可能造成阻塞性耳咽管功能障礙。
常見的症狀,包括耳朵悶脹、疼痛、感覺聽力變差(像隔一層玻璃的感覺)、耳鳴、甚至有些人會感受到頭暈與頭痛,因為耳朵跟平衡是有關連的。
為何醫師開「鼻子的藥」來治療耳壓不平衡?
為了治療耳咽管周邊的黏膜的腫脹,醫師常會給予抗組織胺、鼻塞藥物,以及鼻噴劑消腫。這些藥物常常使用於感冒中的鼻炎症狀,因此才會使用「鼻子的藥物」來治療耳朵的症狀。
耳壓不平衡,可以手術嗎?
可以的,長期的耳壓不平衡,可以透過手術治療。常見的手術包括:「中耳通氣管」以及「氣球擴張術」。
「中耳通氣管」是在耳膜上放一個通氣管,協助壓力平衡。
「氣球擴張術」則是近年新發展的手術,在內視鏡的輔助下,將氣球放入耳咽管內,打氣加壓,撐開耳咽管。此手術效果較持久,但需要住院及全身麻醉,目前也沒有健保給付。
結語
耳咽管功能障礙的盛行率約莫5%,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經歷過耳壓不平衡的情況,依據症狀嚴重程度、持續時間,給予不同的治療,大多數人的症狀都可以舒緩,較嚴重的個案則可以考慮手術治療。